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并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并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指引下一阶段我国的智能制造各项工作,引领制造业加快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当前,我国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正由概念普及向规模化推广演进。作为印刷包装行业智能化与数字化积极践行者,中科天工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工”)从2014年成立至今,始终秉承“匠心智造・智享天工”的核心理念,已发展成为智能包装无人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
中科天工服务行业覆盖3C电子(如苹果手机包装)、精品烟包(中华)、高端酒包(茅台)、奢侈品包装等,并拓展至半导体、新能源领域。这家企业如何用十年间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蜕变?其成功基因中,隐藏着怎样的底层逻辑?
自成立以来,中科天工依托武汉科研院所的技术底蕴和东莞松山湖的制造产业链优势,深度布局“工业4.0”,参与“国家机器换人计划”,致力于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凭借“智能装备+智慧物流+天工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覆盖包装行业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并逐步拓展至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
截至目前,中科天工累计拥有224项国家授权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覆盖包装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装备技术为核心,结合传感器、物联网(IoT)和大数据分析(天工云),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其中,“复合型凸轮传动”“高精度视觉定位识别”等专利,解决了高端包装行业长期存在的效率与精度难题,以核心技术构筑企业发展护城河。
中科天工与国家无损检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计量测试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深度合作,并携手武Kaiyun平台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构建“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产线的快速转化。
中科天工为苹果、中华、茅台、华为、富士康、小米等头部企业,提供从自动化设备到数字化工厂的全流程服务,通过战略协同,深度参与客户的智能化产线升级,将自身定位从“供应商”转变为“战略伙伴”。
与此同时,中科天工与华为、阿里云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展开合作,打造“天工云”智能中枢,利用AI、大数据等科技赋能生产数据的分析与决策。为打通智能工厂物流体系“最后一公里”,中科天工与阿里菜鸟签约,有望在智慧物流、自动分拣、数字供应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此外,中科天工还与海康威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印刷包装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再添新动力。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中科天工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闭环”的构建。目前,中科天工已在北京、武汉、成都、东莞、昆山等地建立子公司、研究基地、智能装备研究院或智造中心,利用区域优势构建了从智能装备研发、系统集成到人才培养的全产业链布局。
近年来,秉承“固根本、植大树、育苗圃”的人才理念,中科天工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行“技术专家+管理人才”双通道晋升,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赋能,激发员工创新思维。
中科天工与武汉智工职业技术学校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通过“产业需求驱动、科研技术赋能、实训场景育人、就业升学并重、技术应用创新”模式,构建“产学研训用”深度融合的全新生态。
这种模式不仅为智能制造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也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产教融合的“创新样本”。2023年首批毕业生中,60%成为中科天工或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推动企业和客户产线产能稳步提升。
正是通过“内育+外引”双轮驱动,不仅为行业源源不断输送技术及管理人才,也为企业持续保持创新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科天工采用“总部研究院+区域智造中心”的双基地模式,武汉智能装备研究基地聚焦前瞻性技术,东莞松山湖智造中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通过项目制管理和跨部门协作机制,打破“部门围墙”,加快新产品研发周期,为客户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
一切从顾客感受出发 · 珍惜每一次服务机会。从“卖设备”到“卖价值”,中科天工为客户提供“需求确认-方案设计-优化服务”的合作模式,通过“天工云”平台实现设备远程运维和预测性维护,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中科天工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成为印包行业的绿色智造践行者。其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低碳、节能、高坪效,帮助客户降本增效,实现多方共赢,用责任担当和实际行动践行与客户共筑“命运共同体”的服务追求。
中科天工的成功,揭示了中国智造的三大核心逻辑:一是技术穿透,以核心专利突破行业瓶颈,构建技术壁垒;二是生态协同,通过产学研合作和产业链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三是人才为本,产教融合培育复合型人才,支撑长期创新。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科天工正以“匠心”为魂、“智造”为翼,书写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从武汉智能装备研究基地到东莞松山湖智造中心,从智能装备到高端智能产线,中科天工用逾十年时间诠释了“匠心逐梦”的深刻内涵。其“智造”基因,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密码,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AI 等技术的深度渗透,中科天工有望继续引领行业变革,为“中国智造”注入更多可能。